top of page

林仁波切(十四世觀世音尊者的上師)

        如果不了解《心類學》,就不知道如何修行。

日宗仁波切(第一〇二任甘丹赤巴)

        如同世尊所說:「諸惡莫作,眾善奉行,自淨其意,是諸佛教。」我們 如果想獲得解脫及一切遍智,必須讓「心」不被煩惱控制,使它趨向善法。

        為了達到這個目標,必須先了解論藏當中所說心和心所、量和非量、染污清 淨二法的定義和分類、對治相違品的方式;而《心類學》正是深入這些法類 的前行。 為了利益廣大的學法者,佛子將這本《心類學》翻譯成中文,我個人深表隨喜,也盼欲解脫者能藉此書善用暇滿人身,將自心趨向正法、正法趨向 正道。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 (如性法師恭譯)

洛桑丹增仁波切(夏巴曲傑)

        佛子將格西洛桑嘉措的《心類學》翻譯成中文,我非常讚賞與隨喜。《心類學》是認識佛法很好的工具,學《心類學》,可以提昇領悟佛法的能力, 就好像是一把開發智慧的鑰匙,希望台灣的僧、俗二眾,都能夠好好地學《心類學》。

多殿祖古仁波切(洛色林住持)

        做一位行者,我們必須了解取、捨的關鍵。再者,必須在覺知上建立, 所斷除的煩惱與毀滅煩惱的許多對治種類。《心類學》中闡述了覺知的種類、 心所的現象等,倘若明瞭,修行時會有極大裨益。

班登扎巴格西(洛色林資深大老師)

        學《心類學》,是因為往後的五大論內容皆與《心類學》有關。 《心類學》中闡述好的或必須斷除的心,什麼是我們要提昇的,什麼是 貪、瞋、癡各種心所。智慧與方便二者中最好的心是證空慧,最好的方便是 菩提心,這些是要提昇的。

        我們必須知道有多少所斷與斷除次第。空正見能斷除所斷,譬如:洗衣 服時,上面有污垢,要去除它,並不是除掉衣服,而單靠洗衣粉或水,也不 能洗淨;同樣地,我們的心也有許多污垢,須以智慧的水、菩提心、慈悲心 等方便去除,也必須了解布施、持戒、忍辱、精進、禪定與智慧。

壇確格西(辯經學院院長)

        貪等煩惱都是覺知,煩惱等的對治法,如:通達無我的智慧等類,也是 覺知的一類。若不知這些覺知的規則與心有好、壞兩類,則修行無從做起。 學過《心類學》的人,可以知道心的一些現象與規律。認知這些內容, 就了解心理的變化,知道何者該做、何者不該做。

圖登悲桑格西

         學《心類學》的階段,心處於顛倒中,因為心被我執與煩惱左右。經過 觀察,顛倒知會變成疑,從疑轉成伺察知,之後變成比量,隨之生起再決知, 其後藉著修行而變成瑜伽現量。

bottom of page